如何判断胸痛是否由心脏病引起?抓住这个关键要点

生活中,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感觉心脏不舒服,去医院做了心电图、心脏彩超,甚至冠脉 CT 等一系列心脏检查,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,但心脏不适的症状依旧存在。与此同时,各类科普宣传常提及牙痛、胳膊痛等都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,这让大家越发困惑:身体不舒服时,究竟是真的患病但没查出来,还是根本就没有病呢?心脏部位的不舒服,真的就意味着得了心脏病吗?

作为北大毕业的心脏科医生,我想告诉大家,人类大脑对内脏的感知其实比较迟钝,这与智商高低并无关联,即使智商很高,大脑也可能会将心脏病引发的疼痛误判为牙痛等。所以,心脏病引发的不舒服症状可能多种多样,牙痛、胳膊痛、腿痛都有可能。同样,胃部问题也可能表现为牙痛、胳膊痛,只是没有像心脏问题那样受到广泛关注。

那么,面对胸闷胸痛,我们真的就无法判断是否与心脏有关吗?当然不是。只要了解心脏的工作机制,就能找到判断的方法。就像感冒时,如果能休息,身体会舒服些;但要是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还得持续工作,就会感到格外难受。心脏也是如此,它一直在持续工作,当工作负担减轻时,它会比较轻松,也就不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;而一旦负担加重,心脏就会 “抗议”。

这里有一个判断的关键要点:观察不舒服的症状是否会随着心脏负担的加重而加剧。如果不会,那么这种不舒服大概率与心脏无关;反之,如果会,那就更有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。

那如何判断心脏负担的轻重呢?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运动状态。一般来说,心绞痛大多在活动时发作,因为人在活动时,身体对血液的需求量增加,心脏必须加大工作量,负担随之加重,不舒服的症状也就出现了。

所以,当出现胸闷胸痛时,如果越活动感觉越舒服,坐着反而难受,那么这种不舒服基本和心脏没有关系。毕竟,在身体已经不舒服的情况下,还越工作越开心,这不符合常理。相反,如果不管是胸闷胸痛、牙痛还是其他部位疼痛,在活动时症状加剧,只要躺几分钟就能缓解,那心脏就很可能真的出现了问题。掌握了这个关键要点,大家就能更准确地判断身体不适是否与心脏相关,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。

发表回复 0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