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脂报告单显示 “好胆固醇” 偏低,需要人为提高吗?
在血脂报告单上,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)常被称为 “好胆固醇”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被视为 “坏胆固醇”。心内科医生在科普时,都会强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重要性,大家也普遍认可它越低越好,毕竟人体总会保留一定量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。
然而,对于 “好胆固醇”,情况却有些复杂。普通大众往往认为 “好胆固醇” 多多益善,于是在搜索引擎上频繁搜索提升它的方法,诸如喝茶、吃燕麦之类的答案层出不穷。一些人迎合这种需求随意给出建议,反正这些方法对身体无害,说起来也毫无心理负担。更有甚者,有人选择直接吃药来提高 “好胆固醇” 水平。
在专业医生群体中,虽然都希望通过提升 “好胆固醇” 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,相关研究也在持续开展,但目前基本达成的共识是:即便有不少药物能够提高 “好胆固醇” 水平,人为提升它却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,这与降低 “坏胆固醇” 的效果截然不同。
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,“好胆固醇” 并非全都有益,只有大颗粒的才真正发挥积极作用,小颗粒的反而有害。而药物提升的大多是小颗粒的 “好胆固醇”,这也就是为什么吃药提升它却无法降低心血管病风险。就如同在生活中,好人堆里混入坏人很常见,改造坏人难度大,好人却可能轻易学坏,“好胆固醇” 里混入 “坏分子” 后,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保护作用了。
所以,当发现 “好胆固醇” 偏低时,不必执着于人为提升它。这一指标偏低其实是在提醒我们,自己已属于心脏病的高危人群,更应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。日常饮食要少盐、少油,坚持规律运动,定期进行体检。只要做到这些,胆固醇数值不过是一个参考指标,并不会成为长寿路上的阻碍。